发表时间:2015-12-31 来源:原创
智慧城市应提供优质公共品治理城市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,我国城镇化取得巨大成就。197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8%,而截止到2014年末,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74916万人,占总人口比重为54.77%。
但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。在12月26日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,城市发展“应该从灰色化走向绿色化”,要讲究凝聚性和系统性。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的基础上,用“互联网+”的理念打造智慧城市,“中西结合”才能治好“城市病”。
城市发展要讲究凝聚性和系统性
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它的出现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,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大、为猛烈的城市化进程。从1978年至今,我国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3个,城市人口从1.7亿人增至7.5亿人,每年城镇新增人口2100万人,接近澳大利亚的人口总量。
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崛起提供了强劲、持续的动力,但也带来了大量问题。一是总体而言,我国城乡二元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,城乡差距依然很大;二是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,“城市病”越来越严重,出现诸如城市垃圾、雾霾污染、交通拥堵、住房紧张、就业困难等各种问题,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。
在12月26日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,城市发展“应该从灰色化走向绿色化”,城市要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力军,因而城市发展要注意凝聚性和系统性。
早在十年前,美国普利斯顿大学的一个教授就提出,在当今全球化、网络化时代,所有的人和物都被连接起来,而城市就是网络接点。在这种形势下,城市要么争夺和凝聚资源,趁势发展壮大,要么就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,被边缘化。这场不是节点化就是边缘化的竞争中,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,甚至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。
仇保兴表示,“凝聚性应该站在全球化时代的高度去理解”。高等人才对凝聚性有发言权,而城市的幸福程度需要由低收入阶层来决定。城市凝聚性的大小,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否,都有低收入群体说的算。
而随着“城市病”越来越突出,城市的有机性、统一性、系统性也遭到破坏。仇保兴以水资源问题解释了城市发展中系统性的重要性。他认为,我国城市所遭遇的水资源危机,原因是“引进了大江大河治理的模式,使得水不循环了”。新加坡人均水量不到200平方米,但是通过雨水收集、污水净化、海水淡化和循环使用解决了水源问题,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。
“中西结合”解决“城市病”
12月20日至21日,时隔37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,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、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。会议指出,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,在这个时期,做好城市工作,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。
城市病
仇保兴表示,城市应该向大自然一样丰富多彩,这样能抵抗疾病,才能具备自愈能力,长远稳定发展。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,很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的丰富多样性,其中关键的手段就是用互联网打造现代化的治理结构。
此次中央城市会议提出,要推进城市科技、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,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,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,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。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,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,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。
那么什么才是“智慧城市”呢?“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走精细化、网格化的城市道路,使得我们的城市把这种经验和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,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智慧城市。”仇保兴说道,现在智慧城市很受地方政府欢迎,但很多智慧城市的建设没有围绕宜居性、节能减排和现代结构化治理创新等核心理念。这就像只是在路边摆了个药摊,病人来看病不懂如何望闻问切、如何诊治,只能卖药,这样不仅解决不了“城市病”,有时候乱开药甚至会治出新病。
仇保兴表示,“西医就相当于有技术师来解决,中医用智慧城市来协调各方面的信息,帮助你基础设施提高效率,这样中西医结合才能治病”。智慧城市是互联网创新理念与城市发展的融合,真正的智慧城市要能提供优质的公共品,配上基础设施的完善,“中西结合”才能解决“城市病”的难题。